广告:时间还剩10
 
免费订阅一年期杂志
天线 解决方案 信号分析
高端访谈
 
NI:模块化架构是未来发展趋势
录入时间:2013/3/28 16:59:20

NI近几年非常看重在RF以及微波领域的发展,不仅在硬件和软件上研发自己的高端产品及射频相关产品,并在行业中寻找相关专家丰富NI产品线。NI收购的Ettus Research公司即是软件无线电领域的领导者和专家;AWR是在高频设计、建模设计和软件方面的领导者;Phase Matrix公司能为NI提供微波甚至超高频的射频产品;Signalion和NMDG是专注于做软件方面射频协议的仿真及协议标准。“对这些公司的收购都是为了使NI能有一个更加完整更可靠的射频硬件平台,为我们的客户在射频和微波领域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NI资深研发副总裁Phil Hester先生近日在北京举办的第一届EDI CON(电子设计创新大会)2013上表示。

 “从全球射频微波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是大数据量。现在不在乎如何获取这些数据,而是如何从越来越多的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对于无线数据的标准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量数据的传输。”Phil认为:“模块化软硬件平台是未来发展趋势。”现在的CPU技术,包括GSD、FPGA和AD/DA技术发展非常快,需要一个模块化的架构将这些技术集成到一个硬件平台上来,这就是NI倡导的PXI平台技术。

 对此,NI射频研发副总裁Jin Bains也非常认同,他表示:NI在射频和研发方面的策略与其它通用产品一样:依赖NI通用的图形化系统设计软件架构及PXI平台。”PXI平台看重的是软件定义能力。“在NI提供图形化系统设计软件LabVIEW上,用户可进行二次开发,更好得适应无线通信标准的测试。”Phil说。“PXI平台有一点非常重要,即利用PXI平台的可扩展性,适合于类似于MIMO这样多输入多输出的应用。”Jin强调说。

 事实上,利用PXI平台这种具有商业现成可用技术的特性,NI的射频研发能够直接受益。十年前,NI在PXI平台上推出了第一款射频仪器—矢量信号接收器和分析仪,频率达到2.7GHz;五年前,NI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频率范围,接收和分析频率可达到6.6GHz。这些仪器都利用PXI平台输入高带宽高处理速度的优势。

 在NI射频领域的发展道路上,出现了一些划时代意义的产品:2010年,NI第一次在PXI 平台上推出全新矢量网络分析仪(VSA)5665,可实现14GHz测量频率,本底噪音是-165dBm/Hz,其性能完全不输于当时业界的“金牌箱式仪器”,并在速度上具有优势;2012年,NI在5665的基础上增添两个模块:频率预选器和中频滤波器,可以实现全新的频谱监测应用,实现8GHz的双向S参数的测试。

 对于PXI平台未来是否能够实现更高频段的射频仪器的质疑,NI射频/微波产品市场经理Nikhil Ayer很坦然: “在与Phase Matrix(PXI)合作之后,我们已经在PXI平台上实现了26.5G Hz的测量频率。在最新CPU、最高速的总线技术的基础之上,PXI平台可实现射频测量的很好性能。”基于PXI平台,NI可实现无线电频谱测试、功率放大器的测试以及软件定义设计的仪器

 “在PXI平台上,一方面模块化架构让我们更快得适应现有的标准。另一方面,软件的自定义和灵活性可以给用户带来更高的生产率、更高的效率。而当微波技术向更高频段:毫米波段、亚毫米波段、太赫兹波段发展时,更多的应用可以在基于软件的模块化平台上实现。”Nikhil表示。“我们相信未来NI会有更多的产品在PXI平台出现。”Jin说。

 “软件”特色

 “相比较其他射频厂商,NI的最大特点就是软件。”Jin毫不讳言。Phil也认为:“无论最终的实现方式是通过GSD实现,通过板卡实现,还是通过一个系统实现,软件都至关重要。”

 2012年,NI推出了革新性的射频微波测试产品—VST矢量信号收发仪。这是第一款通过软件设计的仪器。仪器包含完全开放给用户的、由用户进行自定义的FPGA芯片,可实现客户希望实现的应用。通过FPGA重新配置整个硬件架构,可以灵活的、有前瞻性的实现射频应用。

 “软件”作为NI产品的最大特色,它包含图形化系统设计软件,以及可实现各种无线通信标准的工具包。比如针对现在的WiFi标准,从802.11a、b、g、n到ac,NI都有全套的软件工具提供支持。同时,NI也有3G、4G解决方案。

 此外,NI的软件特色还体现在“软面板”上。“软面板是PXI系统的特有名词,通过软面板使用基于PXI的模块化仪器,类似于使用传统仪器。”Jin解释说:“软面板基于LabVIEW架构之上,可以很容易将软面板程序移植到LabVIEW上完成客户自定义的程序。对于不是很熟悉PXI平台的客户,可以通过PXI平台进行客户想要的测量。”

 中国市场

 在中国,如何鼓励中国的工程师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是大家的共识。目前中国诞生了很多标准,比如TD-LTE、三网合一、物联网标准等等。这些标准的诞生过程都面临着测试方面的挑战。在正式标准出台前,传统仪器厂商很难提供现成的测试仪器来满足这些标准。“NI基于软件的模块化平台上赋予了客户更多的自主权和定制权。”NI中国市场部经理徐赟表示:“在模块化平台的帮助下,客户在设计研发标准的前期,通过软件把测试标准考虑进去。这对于中国工程师的自主创新,及自主IP的保护都非常有利。”

 比如,在中国三网合一标准的研发过程中,北京大学通信系在研发三网合一芯片的时候,希望在一个机顶盒可以调制解调宽带信号、电视信号以及电话信号。在研发前期他们无法找到现成的箱式仪器来做测试,因为这只是中国标准,并非国际标准。在没有成为一个正式的标准前,仪器厂商不愿意过多投入。“但他们在NI的平台上通过FPGA实现了对标准的仿真及原型验证。去年中旬产品推出,得到了专家认可,现在已进入留片过程。” 徐赟介绍说。

  在上海也有这样的案例,在上海无线通信中心正在进行“上海先进无线网络”的构建过程中,合作伙伴聚星仪器采用NI的软件化模块架构很早就介入了在物联网、RFID、包括进网通讯标准的起草和制定过程。“这些都为中国的工程师进行自主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徐赟说。

 除了前期设计阶段,在后期生产领域,NI也积极介入。比如在现有的手机终端测试系统中,需要测试2G、3G、蓝牙、屏幕、麦克风、音频等。所有这些测试都需要综合的测试系统。NI基于软件的测试系统可以很快得根据客户的需求去改变测试模块从而满足测试需求。

(照片从上至下分别为:NI资深研发副总裁Phil Hester先生、NI射频研发副总裁Jin Bains先生NI射频/微波产品市场经理Nikhil Ayer先生、NI中国市场部经理徐赟先生)


上一篇:Polar服务亚太区市场 下一篇:Spirent: 在实验室实现提...

版权声明:
《华体会体育推荐 》网站的一切内容及解释权皆归《华体会体育推荐 》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华体会体育推荐 》杂志社。


友情链接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加入我们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Copyright© 2024: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4704号    备案序号:粤ICP备12025165号-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