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时间还剩10
 
免费订阅一年期杂志
天线 解决方案 信号分析
高端访谈
 
中科国技:技术创新是我们的核心价值
录入时间:2013/4/11 10:55:39

  

北京中科国技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从2009年底开始成为提供无线通信和微波测试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主要是源自公司总经理张志华的加盟。这位在Agilent公司做过系统测试方案的系统部经理在把Agilent工作10年的技术积累带到新公司的同时,也把Agilent脚踏实地的企业文化带到了这个年轻的公司,即注重自主研发的技术创新。在经过3年的技术、产品、人才积累之后,到2012年,中科国技公司员工总数达到了五十多人,营收达到2000多万元。

 目前,中科国技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两大产品线,即无线通信测试系统与微波测试系统解决方案。无线通信部分以RFIDZigbee以及其他定制化测试方案为主;微波测试部分以EMCOTA测试解决方案为主。

 “我们不是系统集成商,我们是方案提供商。”张志华强调,这表明中科国技的产品不是简单的提供软件、系统拼装,而是提供完整的包括硬件、软件以及模块的整体设备方案。“自主创新是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张志华说,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公司不仅取得了十多项著作权,而且还取得了一些具有突破意义的技术专利。

 比如符合RFID UHF标准(包括Type B/C/D)的RFID协议仿真器,这是公司投入了很多研发心血在其中的解决方案,包含了很多自主专利的技术,包括核心的物理层算法、软硬件平台、测试部分都是公司自主研发成果。该解决方案也是目前整个行业第一款能符合Type D标准的解决方案。这些仿真器具有优越的性能,特别是作为一款测试产品,不仅能支持标准中的全部协议指令集,而且,具有良好的识读性能,其识读距离可达12米以上,是目前已知可识读最远的RFID测试仪表,目前已经应用在吉林高速公路系统的产品测试中。

 RFID作为物联网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近几年发展迅速,相比较其他无线通信技术,张志华认为:“RFID技术、应用的门槛较低,但是应用范围广阔。这得益于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物联网发展提到议事日程。”因此,公司从RFID技术入手,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成本,推出了满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RFID Type B/C/D标准的测试产品。公司还正在研发满足国家标准的RFID测试设备。未来这些解决方案还将在行业应用中获得广泛应用。

 在无线通信EMC测试领域,“我们的最大特点是提供无线EMC测试技术解决方案,这是中科国技区别很多EMC测试厂商的特色技术”张志华强调,当然,在此基础之上,中科国技还提供其他领域的EMC测试方案,为EMC认证机构构建EMC全兼容测试系统,包括无线产品的RECERSCS测试系统、汽车零部件测试系统、GJB151/152测试系统。这让张志华有些骄傲:“中科国技是行业内能全面提供这些应用的为数不多的全面EMC测试厂商之一。”

 中科国技非常注重与Agilent公司的合作。在EMC测试领域,系统配置的主要仪表均来自Agilent公司的高精度仪表,包括N9038A、信号源、功率计等等。张志华介绍:“在通用测试领域,采用Agilent公司的通用测试仪表;在很多特定应用领域中,就需要在Agilent公司的仪表基础之上,采用包括中科国技提供自主创新的专用设备、灵活附件配件以及自主开发的测试软件之上的整体解决方案,这样灵活的系统配置方式即为用户提供了多种系统升级路径,也为用户搭建合适的EMC测试实验室提供了便利。”

 公司非常看重软件的开发,推出了EMC/RFID的软件平台;前者在ITE平台的基础上,开发了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特别是无线应用;RFID软件平台即为RFID认证测试系统平台,包括RF认证测试、协议认证测试、性能认证测试。据悉,HWA_TECH Z2024即是一款基于RFID认证服务需求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Z2024可保证测试方法与标准要求的统一,确保认证系统的权威性,可详细分析终端产业用户在产品设计、生产、优化环节的潜在问题,同时,在测试认证服务的基础上,Z2024可综合分析认证否决项的问题,形成改进化建议。

 除此之外,公司还提供MIMO OTA测试平台解决方案,在系统中,无线通信综合测试仪、信道仿真器、矢量网络分析仪来自Agilent公司等著名公司;射频信号处理单元、功放系统以及3D转台控制单元则来自中科国技。据悉,这个测试平台的技术优势包括:可满足CTIA3GPP标准测试要求;支持多种信道模型:Single Cluster模型、Full Ring of Probe Antennas模型、3D MIMO OTA模型;测试解决准确、重复性好;全自动测试系统,操作简易;开放式测试平台,支持多家主流仪表。

 对于行业的发展,张志华认为:“无线通信应用正在以RF/微波技术作为载体,影响市场应用。比如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都已具备WiFiGPS、甚至4G功能。这将为RF/微波应用发展带来无限可能。RFID将伴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Spirent: 在实验室实现提... 下一篇:LTE时代对定位技术提出新要求

版权声明:
《华体会体育推荐 》网站的一切内容及解释权皆归《华体会体育推荐 》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华体会体育推荐 》杂志社。


友情链接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加入我们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Copyright©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4704号    备案序号:粤ICP备12025165号-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