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有负责测试系统的工程师同样必须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复验性。可复验性,其重要性甚至大于纯粹的精度,是确保设计成功以及制造和运营持续的关键因素。测试系统中,可复验性也是系统包含仪器保证性能的基础,对网络分析仪、信号分析仪、功率计、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等关键仪器来说尤其重要。如果某个参数超限,测量结果将受到负面影响。 精确、专业且可信赖的校准能够保证可靠和可复验的结果。校准及方法是工程学的一个子学科,受过相关培训的工程师数量相对较少。幸运的是,熟悉一些基础概念能够帮助改善测量性能,增强对结果的理解,最终降低根据测量结果决策的风险。 满足测量要求 一套测试系统支持一个测试计划,关键的第一步是确定表征被测器件性能需要的基础技术指标。每项技术指标都涉及一系列的测试、容限和精度要求。制定测试计划时应包括硬件选择,以保证必要的特性和功能。工程师的责任是全面理解不同硬件选择的优势与缺陷以及平衡。 然而,工程师通常对保持所有设备保证技术指标需要的校准和维修服务重视不足。显而易见,定期校准可以满足保证长期测量完整性的需求。实际上,测试设备性能将随着年限的增加而变化,甚至可能出现故障。校准不是一件普通商品,确保长期测量可复验性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状态设置摂。采用前瞻性方法不仅可以显著改善测试系统的精度和可复验性,而且能够降低测量超限风险,提高系统的实际精度,进而帮助确保被测器件的性能,提升整体制造效率。通过校准改善杂散测量 下面我们将通过应用信号分析仪的杂散信号测量实例演示如何增强测量结果信心。这是一次演示而非杂散测量教程。所有类型的射频和微波应用都无法避免多余的杂散信号,例如无线通信、雷达和电子战。很多杂散源于日益拥挤的频谱环境,杂散可能出乎意料或在意料之中。其他杂散信号可能源于被测器件本身。如果器件包含多个发射机且物理间隔距离较近,杂散可能较为严重。两台发射机之间的距离越近,干扰的可能性和程度越高。部分测得杂散可能源于频谱或信号分析仪本身。可以这样理解:制造商通过分析仪的编程来降低杂散信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总的来说,杂散可能导致很多潜在问题。在雷达系统中,杂散可能影响系统测量微小回波信号的能力,降低屏幕显示结果的可信度。接收天线自身生成的杂散可能暴露其存在和位置,导致敏感性现场任务失败。所以,测得的杂散信号是否真实,这是我们执行测量任务时需要解答的一个关键问题。 搜索杂散通常需要避免大信号的干扰来查找小信号。因此,无杂散动态范围和灵敏度将成为选择仪器的关键技术指标。由于杂散信号频率通常未知,搜索杂散信号需要从宽频带频谱测量开始。输入衰减的最佳设置取决于最宽间隔中最大信号的幅度。宽间隔加上可能存在的大信号,很多低电平信号可能由于频率分辨率和实际本底噪声等原因而无法测得。增加可用动态范围需要尽可能降低并保证充分的输入衰减,以避免分析仪生成的信号干扰测量,例如谐波和互调。分辨率带宽(RBW)设置应当合理,以降低分析仪本底噪声,并分辨间隔较近的杂散,同时保证测量速度。
版权声明: 《华体会体育推荐 》网站的一切内容及解释权皆归《华体会体育推荐 》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同意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华体会体育推荐 》杂志社。 |
|
友情链接 |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络我们 | 加入我们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Copyright©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4704号 备案序号:粤ICP备12025165号-4 |